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农民工扔烟头“下跪门”的两种逻辑

发表于2012-08-28

农民工扔烟头,是一种生活习惯,图的就是方便省事;市容监督员执法,是一种职务行为,讲究的是公共秩序。当农民工的生活习惯遭遇市容监督员的角色规范,二者的观点碰撞和利益博弈就在所难免。

作为一种表演式抗争手段,农民工“下跪门”的目的并不是“表演”本身,而是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,表演仅仅是利益诉求的外壳。一方面,非下跪不足以抒情,下跪具有示弱效果;另一方面,非下跪不足以维权,下跪具有“倒逼”功能。对此,社会学家斯科特早有精彩论述:在利益博弈过程中,弱者往往利用心照不宣的理解和非正式网络,以一种无奈的低姿态的反抗方式进行利益争夺。

经过网络发酵,农民工“下跪门”迅速从个体事件演变为公共话题。随着社会的进步,无论是面对社会生活,还是权力运行,公众目光的重心已经逐渐转向了程序的正当性与具体的权利本身。因此,我们在评价农民工“下跪门”的时候,不妨从两个角度入手。

对于农民工来说,城市化不是简单的从农村到城市生活空间的置换,而是一个学习城市生活方式、行为和价值观念的长期过程。乱扔烟头也好,随地吐痰也罢,归根结底是一个文明素养问题;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罚款虽有必要,但不是根本目的,不可本末倒置。

一方面,我们在关注农民工的生活逻辑的时候,不妨多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;在加强社会保障的同时,努力提高农民工在市场中的机遇和地位。另一方面,相关部门在追求城市公共秩序的时候,不妨在坚持程序正义的前提下,有差异性地对弱势群体给予关怀。如此,农民工“下跪门”或许不会上演。

 

上一页|1|
/1页